一名本地女子报读私校,一心只想考取心理学文凭,不料却一波三折,在去年接连遭遇两起私校倒闭事件,近期更险些被又一起事件波及。
谢姓女子(24岁)告诉本报,她曾经在一所名为“应用心理学中心”(Centre for Applied Psychological Studies,简称CAPS)的私校就读,后来学校忽然关闭,而这所私校的管理人,相信正是上个月底以财务困难为由宣布关闭的沙尔士学院(The School of Applied Studies)的负责人。
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,是在前年1月开始到私校“应用心理学中心”上兼职课程。她一次过付清了2万7606元的学费,和同届的另外约40人一起上“心理学专业文凭课程”(Specialist Diploma in Psychology)。没想到第二年开学第一天,她到学校时赫然发现学校已不复存在,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纸条做解释。她的心顿时凉了半截。
同一栋大厦的Brookes商校决定帮助她和其他受影响的学生,答应让他们转到它那里完成课程,而他们也无需另外支付学费。
不料才上了半年课,Brookes商校于去年7月因涉及发出假文凭而被令关闭。消息传出不久后,CAPS的代表刘佳良(30岁)忽然再“现身”,电邮她和其他学生,解释说CAPS虽然已经关闭,但他们已重新成立沙尔士学院。他邀请他们到新学院上课,文凭课程将是免费的,学位课程则未注明。
为避免再度受骗,她并没有到沙尔士学院上课。她设法向其他私校求助,但它们都说她必须重读课程。她也向警方报案,但事件无法取得任何进展。
和亲戚贷款支付的学费到头来换不到一纸文凭,心灰意冷的她最后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念头。
沙尔士学院上个月底果真“出事”。设在家居坊(Park Mall)购物商场的这所学院上月18日通知学生,校舍要进行两周的翻修工程,但两天后突然以财务困难为由宣布关闭。
虽然这次没被波及,谢姓女子仍然愤愤不平地说:“私立教育理事会帮忙受影响学生找新学校、外国学生也可找保险公司解决问题,而无良的创办人却不须负一点责任,这太不合理了。”
谢姓女子(24岁)告诉本报,她曾经在一所名为“应用心理学中心”(Centre for Applied Psychological Studies,简称CAPS)的私校就读,后来学校忽然关闭,而这所私校的管理人,相信正是上个月底以财务困难为由宣布关闭的沙尔士学院(The School of Applied Studies)的负责人。
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她,是在前年1月开始到私校“应用心理学中心”上兼职课程。她一次过付清了2万7606元的学费,和同届的另外约40人一起上“心理学专业文凭课程”(Specialist Diploma in Psychology)。没想到第二年开学第一天,她到学校时赫然发现学校已不复存在,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纸条做解释。她的心顿时凉了半截。
同一栋大厦的Brookes商校决定帮助她和其他受影响的学生,答应让他们转到它那里完成课程,而他们也无需另外支付学费。
不料才上了半年课,Brookes商校于去年7月因涉及发出假文凭而被令关闭。消息传出不久后,CAPS的代表刘佳良(30岁)忽然再“现身”,电邮她和其他学生,解释说CAPS虽然已经关闭,但他们已重新成立沙尔士学院。他邀请他们到新学院上课,文凭课程将是免费的,学位课程则未注明。
为避免再度受骗,她并没有到沙尔士学院上课。她设法向其他私校求助,但它们都说她必须重读课程。她也向警方报案,但事件无法取得任何进展。
和亲戚贷款支付的学费到头来换不到一纸文凭,心灰意冷的她最后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念头。
沙尔士学院上个月底果真“出事”。设在家居坊(Park Mall)购物商场的这所学院上月18日通知学生,校舍要进行两周的翻修工程,但两天后突然以财务困难为由宣布关闭。
虽然这次没被波及,谢姓女子仍然愤愤不平地说:“私立教育理事会帮忙受影响学生找新学校、外国学生也可找保险公司解决问题,而无良的创办人却不须负一点责任,这太不合理了。”